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泛东南亚三年展
Jiandyin双人组作品《摩擦流动:魔山计划》(2019 )#Caroline Ha Thuc博士
March 17, 2021
研究型艺术

《摩擦流动》,2019年。亚洲艺术双年展现场,台中

《摩擦流动:魔山计划》是泰国艺术双人组Jiandyin2019年亚洲艺术双年展创作的多媒体研究型装置作品。作品围绕佐米亚高地(Zomia)这一双年展策展理念,以横跨东南亚各国的延绵山地为灵感,通过研究非法玉石走私和贩毒活动,揭示了该地区猖獗横行、横跨边境的跨国关系网。作品力图呈现这些不断涌动的联结关系,将当今的权力体系中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乃至科学和医学等诸多领域联系在一起。该装置体现了艺术家是如何用艺术的手段涉足地质、化学、经济、文化和政治领域的问题。作品主要包括一件由大理石和翡翠制成的喷泉雕塑,喷泉中流淌的不是清水,而是被毒品污染的尿液,一部描述这块翡翠雕刻过程的单声道纪录片,外加呼应这两件主作品的各种图画和人工制品。艺术家用一种独创性的方式把该地区的复杂语境和攸关问题集中呈现于这些元素,鼓励观众亲身体味那些助长了玉石开采和毒品贸易的不为人知的暴力行径。

Jiandyin双人组成立于2002年,是生活与工作在叻武里府(Ratchaburi)的泰国艺术家朋琵莱·明玛莱(Pornpilai Meemalai,出生于1968年)和纪拉德·明玛莱(Jiradej Meemalai,出生于1969年)共同创立的跨学科协作式艺术小组。两位艺术家同时也是策展人,主要研究资本主义和国家权威对人类和社区的影响。他们经常开展实地研究和社区项目。值得一提的是,在名为《对话:看见与存在》(2010-2017年)的系列项目中,他们为世界各地不同社区的人绘制肖像,并与他们建立起亲密而独特的关系。

工作中的艺术家,亚洲艺术双年展,台中,2019

创作语境和艺术驱动力

《摩擦流动:魔山计划》属于大型长期项目魔山的一部分,命名灵感源自托马斯·曼(Thomas Mann1924年发表的同名小说。特别地,该名字取自艺术家开展另一的研究项目《黄金本体论:魔山》(2017年)。当时,两位艺术家与泰国披集府(Phichit Province中部的班考莫社区(Ban Khao Mo Community)的十位村民建立了密切联系。该地大肆开采金矿,重金属污染严重,当地居民深受砷污染之害。[1]两人联系上了社区,提出了为部分村民画肖像的想法,此举为建立双方的信任和对话创造了条件。在村民分享了一般不轻易告人的故事之后,艺术家对当地的现状有了更好的了解,还知道了金属开采和矿物开采对人及其居住环境的影响。两人发现矿工在矿场吸食大剂量的安非他命后,决定进一步调查玉石开采与贩毒之间的关联。面对活跃在东南亚各国边境、游走在法律边缘的贩毒网络,摩擦流动项目旨在探求这些关系网之间的复杂影响与流动性。

地质与政治摩擦:翡翠

Jiandyin魔力2019

C10H15N(甲基苯丙胺),人尿,体积为120x120x200公分的冷藏柜,直径12.7公分的翡翠,直径60公分、高50公分的大理石球型喷泉,浸入式斯特金防水接触式麦克风,USB音频接口,控制器,6个扬声器,水泵

缅甸翡翠(硬玉)产自缅甸北部,特别是在帕敢(Hpakant)地区,在宝石学上因其高品质和独特性而闻名。翡翠也称帝王玉,它有别于常见的软玉石,是最为稀有、最有价值的玉种。[2]缅甸翡翠很有可能形成于前寒武纪和新生代地质时期,当今东南亚半岛的山地是由地球表面的巨大地形隆升以及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之间的碰撞形成的[3];在高压条件和深层湍流的作用下,翡翠产生于这些极端的地质运动和化学摩擦中。[4]

如今,克钦邦(Kachin State)的帕敢地区因为坐拥14,000公顷的玉矿而闻名于世,也是世人皆知的危险地带:近期山体滑坡反复发生,导致许多梦想改善生活的玉石矿工丧生。[5]玉矿矿工多为瘾君子:矿场里出售的*********和甲基苯丙胺丸比一包香烟还便宜,工人服用之后可以继续卖力工作,无需休息。这些工人徒手搜寻珍贵的玉石,然后将其在黒市上贩卖。

缅甸的玉石开采业饱受非议,总是给人一种神神秘秘的感觉。这个在某些人口中的政府的重大国家机密2014年就有高达310亿美元的产值,占缅甸官方GDP48%,相当于政府医疗卫生支出的46[6]但这笔财富基本分不到缅甸人民的口袋里。这个行业确实腐败和任人唯亲,它被掌控在缅甸军方权贵的手中,成为受美国制裁的大毒枭和裙带公司的目标(指在军政府统治期间兴盛起来的公司)。[7]玉石贸易与缅甸复杂的政局,以及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种族冲突密切相关,更是与数十年来打着克钦独立军(KIA)的旗号与缅甸军队一直交火的游击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8]双方的多次停火并没有解决冲突,但国家军队和地方民族武装组织竟然在玉石贸易上找到了开展协商的共同立场。这个产业还与臭名昭著的金三角地区的贩毒活动直接挂钩。例如,支持佤邦(Wa State)的联合军民族武装组织的大毒枭魏学康(WuHsueh Kang)就拥有数家玉石公司,这些公司据说在帕敢地区势力最强。[9]

尽管美国站在政治和人权立场上抵制来自缅甸的珠宝生意,并呼吁克钦邦施行内部改革,但缅甸的玉石产业依旧欣欣向荣,游走在法律边缘的灰色地带,难以捉摸。[10]

经济、社会和政治摩擦:甲基苯丙胺市场的缘起和盛行

90年代末以来,金三角地区的*********和鸦片产量就在一直下降,不过激增的的甲基苯丙胺丸填补了这一空缺,这种药丸的生产和运输要比前者更加方便。[11]甲基苯丙胺(即甲基苯丙胺)最初来自曼谷的合法生产渠道,在泰国也被称为“冰”、鸭霸丸(疯药)或小粉丸90年代初,甲基苯丙胺生产被禁,于是大多数甲基苯丙胺工厂搬到了泰国北部的偏远山区,然后又移至与中泰两国接壤的缅甸半自治区佤邦。此举正合当地政府之意,因为他们需要资金来打击当地游击队。[12]

和翡翠贸易一样,贩毒与缅甸的政治和军事局势密切相关,走私毒品的不止当地军阀,还包括亲政府民兵组织。缅甸政府的官方口径是誓要战胜'毒品威胁'”,然而政府却在暗中推动地下毒品市场的发展,贩毒产业中的一些新的要角实际上是军队自己打造的民兵组织。[13]根据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提供的数据,东亚和东南亚每年的甲基苯丙胺贸易额约在300亿至610亿美元之间。[14]要想进入金三角地区最北部的甲基苯丙胺生产基地,确实难如登天:那里是不但是丛林和山地覆盖的禁区,还受到了民族武装团体的控制。*********的产量可以通过卫星拍摄的罂粟田面积估算,但甲基苯丙胺生产难以追踪,因为它是在小屋和秘密工厂里合成的,从太空中几乎看不出端倪。[15]因此,贩毒活动得以顺利进行,不受阻碍。可以肯定的是,漏洞百出的边境管理让甲基苯丙胺大量涌入,玉矿营地的甲基苯丙胺之多,甚至让当地的儿童也染上了毒瘾。两位艺术家的家乡泰国也是甲基苯丙胺成灾,毕竟泰国人是东南亚最早的甲基苯丙胺食用者。[16]

Jiandyin魔山2019

木架——黒色丙烯酸涂料,29.7x42公分,5克钠铝硅酸盐粉末(NaAlSi2O6),由艺术家惠允

摩擦之外:横跨佐米亚的复杂多变的网络

这个名为《摩擦流动》的装置直接指向詹姆斯·C·斯科特(James C. Scott)的名作《逃避统治的艺术》(The Art of Not BeingGoverned),该书从理论高度阐述了亚洲高地中的佐米亚概念,将其定义为无政府地带和避难所。[17]该地区偏僻遥远的位置造就了斯科特所说的地势摩擦,成为了低地各邦难以进入,更难以治理的地区。这里的居民也不是人们以前所认为的原始祖先,而是为了逃离国家权威和统治的有意为之的野蛮人[18]实际上,东南亚山地的大多数民族都不能按照国籍来定义,因为他们都是跨国的。[19]这些人一次次跨越国境,在国家框架之外重新界定领土。

缅泰两国的玉石贸易同样依赖于非官方的管理。[20]按照张雯勤的说法,这是涉及缅、泰、中三国边境的灰色地带的地下贸易黒市经济影子经济。这位学者指出,1980年以前,缅甸约80%的消费品实际上都是走私商品,这些商品主要来自泰国,且这类走私贸易至今仍经久不衰。在她的描述中,跨越边界的长途商队路线再次映射了“佐米亚”这一概念:国境线应被视为“介面”,而非固定的边界。[21]毒品市场的交易只接受现金,而且不受任何国家的管辖。

对于所处世界的起源和宇宙观,亚洲高地的原住民有自己的见解。翡翠原石是天堂之石,根据当地的传说,神奇的线缝起了土地的皱褶,于是便有了山。[22]在这种诗意的描述的吸引下,Jiandyin双人组研究了那些将各地缝合在一起的无形的线。在《摩擦流动》中,他们试图揭示该区域内跨越各国边境的深层纽带,这条纽带还将政治、社会、经济、文化乃至科学和卫生领域的问题串联起来。由于毒品贸易牵连到各个有关国家的高级精英阶层,这个话题往往是禁忌,严禁公开讨论,特别是在这个言论自由有限的地区。[23]两位艺术家喜欢将其比作一种迫切需要解决的“黒魔法”。

艺术家作为研究者

串起点滴:挖掘看不见的线索

《掸邦:历史与革命》一书的封面,由艺术家惠允

Jiandyin双人组于20192月启动了《摩擦流动》的研究工作,开始探索地质学与生物学之间各种可能的线索,从而表现出翡翠和毒品走私造成的人间悲剧。两人寻找到了一种有形的隐喻,来表现这个沾满鲜血、错综复杂的地下跨国网络。他们表示,甲基苯丙胺在泰国无处不在。民众经常在高速公路检查站被警察拦下并接受尿检。这种常态化的体验激发了他们研究生物化学、探索翡翠和甲基苯丙胺分子结构的想法。

两位艺术家相互协作,并无明确分工。他们的研究实践既有学术研究,又有田野调查,两者相辅相成。通过深挖历史语境和档案,他们得以诠释现象并进行想象。另一方面,他们的研究成果通过实地研究、视觉感知和收集口述历史的形式呈现,引发了更多的情感共鸣。他们还通过写作来支持研究过程,这有助于阐明和分析作品的视觉发展脉络。

两人参考了不少有分量的读物,几部人类学家的著作让他们能够从超越国界的视角来理解该地区:包括詹姆斯·斯科特(James Scott)的《逃避统治的艺术》,让·米寿(Jean Michaud)的《东南亚山地民族历史词典》和丹增金巴(Jinba Tenzin)对后佐米亚模式的研究。[24]在著作《缅甸玉矿:西方历史注解》中,美国宝石学家理查德·W·休斯(Richard W. Hughes)记录了最早前往缅甸矿山的西方人的描述,使艺术家对翡翠形成地的荒芜偏僻和极端地形有了更全面的理解。[25]艺术家还深入研究了该地区的地缘政治局势,例如有关泰缅边境或掸邦历史的研究,以及各类关于贩毒的新闻报道。[26]在科研方面,他们主要研究了翡翠和甲基苯丙胺的化学形成原理和分子结构(分别是NaAlSi2O6C10H15N)。[27]这些化学成分的视觉表征进一步启发了两位艺术家对于贩毒网络的隐喻表现,这一想法与法国人类学家布鲁诺·拉图尔(Bruno Latour)的著作的观点不谋而合:在他的行动者网络理论(Actor-Network Theory)中,他扩大了社会视域,认为社会是一个由多种力量交织在一起的网络。[28]最后,艺术家搜罗了当地的民间传说,同时也深受托马斯·曼的《魔山》和中国作家高行健的《灵山》(Soul Mountain)的影响,《魔山计划》(2015-)就是以托马斯·曼的书名为题。在两部小说中,主人公在深陷危机的背景下(《魔山》中是二战,《灵山》中是文革余波),都选择逃往山区,反思自己的人生、衰老和疾病;但矗立的山脉依然保守着自己的秘密和不为人知的力量。这些小说形象激发了两位艺术家的创作思路,于是他们构想出一种主宰该地区的“黒魔法”。

实地调查报道

Jiandyin,尿样瓶。

两位艺术家没有亲赴任何缅甸玉矿,而是选择了一条更有创造性的实地研究路线。他们经常与当地人见面,并通过画肖像的方式与他们建立了往来和联系,只不过他们没有亲自见过任何采玉工,而且装置作品毫无人类的存在感,尽管每件的背后都有的痕迹。

艺术家明白,在这个贸易网络中不可或缺,但也要尊重相关人员的隐私。所以用被甲基苯丙胺污染的尿液来替代,有力地表现了随处可见的吸毒行为,也象征了玉石和毒品交易之间的联系。此外,为了搞清楚玉石市场的运作方式,他们前往克钦邦的帕敢地区购买一块玉石。他们的研究过程类似于调查型记者的工作方法:秘密追踪特定的人或物,并曝光非法网络。他们也同样记录了调查的每个步骤,不过鉴于内容在政治上过于敏感,也就没怎么展示出来。与记者不同的是,Jiandyin双人组更倾向于将研究成果转化为视觉线索和艺术语言。

两位艺术家将人体的分泌物,尤其是尿液,作为一种艺术材料。经曼谷的朋友和警察牵线搭桥,他们见到了甲基苯丙胺吸食者,并想方设法收集了8升尿样,其中含有超过37种不同甲基苯丙胺来源的痕迹。他们还与泰国艺术大学(Silpakorn University)理学院法医学系的专家携手,学习尿液检测和收集的过程。由于两人的要求过于出奇,且引发了诸多法律隐忧,所以他们最终使用了叻武里府附近一个毒品管制局的尿样。就这样,他们有了游走于灰色地带间的经历。但工作旅程还在继续,因为他们需要正式证明尿样中毒品的痕迹:他们与公共卫生部的地区医学科学中心合作,按照法规的要求将尿液送往台湾化验,并获得了证明尿样中存在C10H15N的证书。

Jiandyin,玉石鉴定证书

同时,两位艺术家利用黒市的地下网络,寻找一块来自帕敢的矿山对翡翠。他们首先联系了一位可靠的台湾裔缅甸珠宝商。这个珠宝商在泰国生活了20年,任职于曼谷珠宝交易中心,可以接触到当地懂行的翡翠销售商。他介绍了一家偷售来自帕敢的翡翠原石的小店,小店位于达府(Tak Province)的湄索县(Mae Sod District),属于泰缅边境地带。接洽之后,他们又和曼德勒(Mandalay,缅甸最大的玉石市场)的中间商和黒商打了一番交道。为了确保自己买到真正的翡翠,而不是更为常见的软玉,两位艺术家在朱拉隆功大学(Chulalongkorn University)理学院地质系的实验室测试了一些样本,最终拿到了这些玉石的矿物成分鉴定证书。同时,他们还请教了一位地质学家,以便更好地了解翡翠的分子结构。

各种各样的研究经历,无论是知识性的还是实证性的,都让Jiandyin双人组亲身感受到了玉石和甲基苯丙胺走私背后的利害关系。所有的这些经历,都为两人设想和构思他们的多媒体装置提供了丰富的养分。

研究成果的艺术转化

Jiandyin魔力2019):为亚洲艺术双年展设计的球型喷泉草图

隐喻转译

在化学中,共价键通过共用电子为原子提供稳定的结构。受翡翠(NaAlSi2O6)和甲基苯丙胺(C10H15N)构成方式的启发,两人找到了连接两个分子的共价键,也就是一种可以将翡翠分子和甲基苯丙胺分子结合在一起的化学关系,就像原子通过共用电子而形成的稳定结构一样。这个化学键会让系统更稳固,暗喻了玉石贸易和毒品走私在洗钱的助长下相互勾结。两人希望利用未经加工的原始材料和人类分泌物作为媒介,因为喷泉能保证被甲基苯丙胺污染的尿液永不干涸,所以他们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喷泉的形式。另一方面,尿液取代了水,成为液体流动的基本动力:就像甲基苯丙胺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一样,尿液为大理石水池顶部的巨大翡翠球提供了动能。为了保证装置稳定运行,艺术家将喷泉置入了恒温的玻璃冷藏柜中。

观众只需稍微打量,就可以体会到这种强大的流动感,暗讽了佐米亚高地的翡翠和甲基苯丙胺走私活动通行无阻,而有关当局却视而不见的现象。喷泉作品以《魔力》(Alchemy, 2019年)为名,体积庞大的翡翠球在含毒尿液的作用下原地打转,看起来十分轻盈、光滑锃亮。液体和固体物质之间的流畅互动,既暗示着合法与非法之间流动暧昧的界线,又象征着政、商、官三方之间往来通畅。作品既没有工人的痕迹,也没有人为的干扰,除了博物馆工作人员每周会在喷泉中注入更多污染的尿液,因为甲基苯丙胺过几天就会挥发掉。工作人员每周一次的重复行为说明,持续不断的劳力剥削支持着整个走私系统的运行,但这种剥削往往是看不见的。

Jiandyin拼装2019

画作, 29.7x42公分

喷泉后面挂着的两张图片同样具有隐喻色彩,名为《拼装》(The Assemblage, 2019):一张是宇航员身处太空的档案照片,另一张是A3纸大小的C10H15NNaAlSi2O6分子化合物图示。也许,宇航员象征着试图介入玉石和毒品走私这一复杂问题的艺术家,而走私活动盛行的缅甸北部就像遥不可及的太空深处。在佐米亚之外,走私行为事实上已经超出了任何已知的领域,这些灰色地带就像太空一般深邃莫测。面对无法触及的现实,两位艺术家反对已知的化学现象,完美地将翡翠和甲基苯丙胺重叠在一起。蓝色调的画面采用了抽象的构成,所有的几何元素完美交缠,比喻了洗钱链条的良好运作。Jiandyin双人组并不是第一次采用这种表现手法,早在2017年完成的黄金本体论:魔山系列作品中,两人就在动画片《考莫疗养院》(Khao Mo Sanatorium[22])中小试身手,通过移动的三维几何图案来体现氰化物分子的结构,并且将动画片投影在金矿旁的村落里的一间废弃的寺庙上,这座金矿正是导致氰化物中毒的罪魁祸首。因此,一边是无限之大,另一边是无限之小,两相并置,中间没有任何过渡。这件作品同样用隐喻表现形式否定了人类的作用和存在,仿佛人类可以被完全泯灭。

Jiandyin摩擦流动2019

单声道全高清黒白无声视频,209秒,循环播放

展厅的角落有一台49寸显示器,用于播放长度为20多分钟的黒白无声视频。视频记录了一个大理石球的切割和成型过程,它代表了喷泉中的玉球。影像重点突出了石材的打磨抛光过程,以及耗时72小时的机器加工流程。大理石原石被切刻为几何多面体,放置在空荡荡的工厂车间中央。除了一块缓缓移向大理石的巨大圆形刀片,一切都静止不动。因为切割设备需要不断加湿,一些水滴从刀片上落下。刀片逼近大理石表面时,就像在猎物面前分泌唾液的猛兽。摄像机跟随着刀头的运动,特写镜头让观众尽可能接近切割点。刀头和大理石之间的摩擦无比剧烈。在影片中,每一次的切割都像是一轮侵略,周而复始,自动运行。实际上,这台精密设备能够完美地控制每一次暴行。这一黒白影像极具美感,艺术家们用这样的摄影语言营造出类似黒白悬疑电影的氛围。光影对比和慢镜拍摄增强了场景的张力和戏剧性。大理石隐喻了加工过程的暴力性,而成品却是一颗完美无瑕、美轮美奂的翡翠球,两者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同样,人们也可以联想到另一种反差:豪华玻璃展柜中的翡翠宝石是如此的优雅精美,而玉石开采的劳作是如此的粗粝艰辛。

Jiandyin摩擦流动2019

单声道全高清黒白无声视频,209秒,循环播放

因此,《摩擦流动》中的每一个元素都能展开诠释,形成多层内涵。一个小玻璃展柜中安放着一张1990年发行的中国纸币,那时中国开始在金三角地区扩大势力范围。钞票一面印着云南山色,山地景观在这里象征着佐米亚地区。艺术家还将纸币与切割原石散落的翡翠粉末并置,显然,后者看上去就像晶体甲基苯丙胺粉末,也就是纯度最高的甲基苯丙胺。艺术家用它来暗示中国对玉石开采的影响。在纸币的背面,Jiandyin双人组用黒色汉字再现了当地民间传说中的那句话:神奇的线缝起了土地的皱褶,于是便有了山。

策划科幻式实验室空间

安装麦克风,亚洲艺术双年展,台中,2019

艺术家双人组将展厅策划成了实验室的模样,作品《摩擦流动》独占整个展厅。喷泉位于展厅的中心,以富有创意的构成和巨大的体量冲击着观众的视线,除此之外,观众一进入展示空间,就会注意到无处不在的噪声。安放在喷泉中控制尿液流动的水泵持续震动,被放大的震响形成了噪声。艺术家嵌入了防水麦克风,用以记录并传播冷藏柜中的每一次震响,无论是尿液溢出、滴落还是接触到水盆表面。不过,艺术家还是对声音的节奏做了把控,从舒缓到激烈,每次的节奏转换周期为3分钟。在循环播放模式下,每轮变奏间留有片刻的宁静。在那一刻,影片被静音,整个空间静寂无声。

展厅的氛围传递出了一种奇异的感受。在之前介绍过的两幅图像旁边,还有两张证书原件,分别是翡翠原石鉴定证书和尿样中存在甲基苯丙胺的证明,这些证明适合挂在工厂或实验室里。不过,实验室般的空间里没有一丁点人的痕迹。除了美术馆工作人员每周的例行维护,这些设备似乎都在自行运转:从不断流动的尿液到影片中的刀片,皆是如此。两位艺术家选用的素材也给人冷冰冰、缺乏人味儿的感官体验——不论是大理石,还是进行石材切割的空旷厂房。作品之间保留了大量的空白空间,仿佛这个怪诞的工厂是由鬼魂经营的。经过一番考量后,观众其实就会发现展厅入口正对的墙壁并非全白,墙上模糊的轮廓渐渐变得明晰。这些黒色的面部剪影其实是艺术家在调研过程发现的玉石和甲基苯丙胺走私的所有相关人士,包括不同国籍的政客、经济学家、地质学家、化学家、毒枭、洗钱者、军方将领、商人、玉矿交易商等。首先,艺术家用黒色颜料将人脸画在墙上,就像剪影一样,然后再涂上数层白色油漆,确保它们以一种隐晦的方式呈现。这些脸庞漂浮在墙面上,苍白而坚韧,这正是佐米亚复杂的走私网络中各色人等的真实写照。观众很难识别这些剪影,这也正合艺术家之意,艺术家不希望任何一个剪影过于突出。当然,还有出于走私问题过于敏感,无法指名道姓地追责。实际上,有些观众可能根本没有发现墙上有艺术创作,也可能直接选择无视,就像人们刻意忽略金三角地区的局势和相关人士的所作所为一样。尽管如此,作品还是能给人一种印象:一群隐形人在幕后操纵着这个运作有序的系统。只不过喷泉不时发出刺耳的噪音,让观众意识到一切都并非如表面一般顺畅和稳定。

艺术家用白色颜料覆盖侧面剪影,亚洲艺术双年展,台中,2019

因此,通过各种元素的布置摆放,艺术家营造出废弃工厂或荒诞实验室的氛围,向观众讲述了一个虽然不完整但充满了暗示意味的故事。这就像是一场涵盖化学、科技和生物学的太空探索,深邃莫测,虽然旅途的终点并非太空本身。科幻元素源于隐晦的展陈物件,甫一看去,这些物品毫无作用,或是晦涩难懂、缺乏人性;但若从另一个维度去看,就会发现所有的物件都隐藏着深意,只是不太符合社会常规。

个人视角:彻底抹去人类踪迹

Jiandyin双人组并非首拨将金三角地区纠缠不清的玉石与毒品走私作为创作对象的艺术家,但两人选择了十分独到的切入点。新闻记者往往突出那些危险的瘾君子采玉工,将他们动荡的生活与玉石的丰厚价值、巨大的甲基苯丙胺市场交易额相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类似的,文拉(Man Ra)分析了赵德胤的两部纪录片《采玉者》(2015年)和《翡翠之城》(2016年)中岌岌可危的动荡化precariatization)过程。[29]这名华裔缅甸制片人跟随他哥哥前往帕敢矿场,一边为矿工绘制全家福,一边深入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缅甸摄影师Minzayar Oo在系列作品《玉石的代价》(2015年)中也关注了帕敢矿工的处境,聚焦在他们命运多舛、不堪一击的生活上。采玉工如同数百万只在山上搜寻食物的蚂蚁,暴露在各种风险之中,在致富的梦想和毒品的刺激下铤而走险。[30]

Minzayar Oo,玉矿散工在采矿公司倾倒的一大堆瓦砾中寻找玉原石,帕敢,克钦邦,缅甸,2015425日。Minzayar Oo版权所有。

基于前人的这些作品,Jiandyin双人组另辟蹊径,聚焦于整个走私系统的稳定性和严密性,在这个系统中,矿工只是被无情压榨的工具,毫无存在感。在这个艺术装置中,似乎只有物质才具有能动性:维持喷泉运行的不是人,而是尿液;控制刀片的也不是车间工人,而是隐形的推手,就像资本主义的“看不见的手”。分子、翡翠粉末、钞票、大理石……在这个冰冷而空洞的体系中,已经将人的存在完全抹杀,仿佛找到了一种人类无法企及的自主节拍。与此同时,人的缺席又是一种明目张胆的叫嚣,相对空旷的房间传达了一种缺失感。该装置还质疑了隐藏在这个成熟机制背后的个人和团体的责任。观众只能看到人脸的剪影,从远处看去,这些面孔几乎一模一样。所以说,这些幕后之人以一种集体的身份出现,仿佛他们的个人责任可以归咎于制度,从而把罪责归咎于整个群体。

作品《摩擦流动》展现了一条漫长的时间线,从翡翠形成的地质年代,到当今毒品市场精心组织的地下玉石走私。这条时间脉络含蓄地给作品赋予了宿命感,仿佛当前的走私贸易是金三角地区发展的自然选择。展览的时间远不及走私贸易的漫长跨度,通过翡翠和甲基苯丙胺在展览现场的实时互动,艺术家对这一事件的讽刺意味得以增强。在喷泉中,含有酸性成分的尿液暗暗地冲刷玉石,并慢慢将其腐蚀;随着时间的推移,尿液和玉石会相互改变彼此的性质。如果珍贵的翡翠失去了它的纯度会怎样?它是否会分解,并导致整个系统的崩塌?

结语

两位艺术家借用调查记者的工作模式,通过学术研究和实地考察,搜集了佐米亚地区玉石开采和毒品走私的有关信息。他们撰写了研究成果,但没有将这一论述部分公开。正相反,他们依靠自己的诠释语言,专注于将其中的象征和隐喻内涵转译为视觉和听觉艺术。2015年起,媒体就开始关注玉石开采和毒品走私问题,所以公众对此并非一无所知,尽管他们的认识可能比较表面。所以,就创造新知识而言,装置作品并无建树,但能让观众快速直观地感受到该问题的复杂和隐晦。如此这般,通过观众与艺术品的亲身接触,以及他们的个人感受、想法和由此产生的直观印象,作品带来了另一种形式的认知。不同于许多研究型艺术家,Jiandyin双人组并没有为装置设定语境,除了两张证书外,他们并未展示任何与研究过程有关的记录。尽管切割翡翠原石的视频记录了翡翠球的成型过程,但艺术家刻意保持了神秘感,没有用旁白做任何注解。面对各色元素和多层含义,观众只能独自解读,还需要通过自己的调查和积极参与来填补信息空白。两位艺术家也承认,装置的内在含义可以用更简单的方式来呈现,但他们并不担心造成观众的困惑。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所以两人认为困惑感是理所当然的。除此之外,艺术家还为观众提供了些许线索,帮助观众重新构建他们提出的问题。视频和图像的尺寸都不大,很难让观众有沉浸感,但是强大的喷泉形象及难听的噪音有着十足的冲击力,足以让人感受并联想到支配佐米亚地区及其地下经济发展的隐形网络。



[1] 2015年以来, 人们从健康和环境角度出发讨论了金矿关闭的问题. 请见: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thailand-australia-mine-idUSKCN0Y11KU

[2]虽然也有少数国家生产翡翠, 98%的产量来自缅甸.

[3]如需了解缅甸翡翠的起源, 请见丘志力等人撰写的论文: “缅甸翡翠形成时代和成因的锆石U-Pb年龄与Hf同位素制约”, 科学通报, 54, 4 (20092):658-668.

[4]这一现象在地质学上被称为造山运动.

[5]2015年起, 超过350人因此丧生, 玉矿应于20206月关闭. 请见: 尼古拉斯穆勒 (Nicholas Muller), ”致命的赌博: 缅甸玉石业”, 外交家杂志. 2020713. https://thediplomat.com/2020/07/a-deadly-gamble-myanmars-jade-industry/

[6]非政府组织全球见证”, “玉石: 缅甸的重大国家机密”, 201510: 5

[7]非政府组织全球见证”, “玉石: 缅甸的重大国家机密”, 201510: 10-12. 1962年奈温将军发动军事政变以来, 缅甸就被军队或军政府所统治. 尽管全国民主联盟在2015年举行的自由选举中获胜, 军方还是控制了政府大多数职位. 请见: Zoltan Barany, “告别军事统治: 缅甸的教训”, 民主期刊, 巴尔的摩, 26 (2), 20154: 98

[8]如需进一步了解缅甸近代史和现状, 请见: Adam Simpson, Nicholas FarrellyIan Holliday (), 罗德里奇当代缅甸手册, 2017

[9]非政府组织全球见证”, “玉石: 缅甸的重大国家机密”, 201510: 12

[10]张雯勤, “缅甸社会主义时期云南移民在缅开展地下贸易的日常政治”, 东南亚研究期刊, 44 (2), 20136:298

[11]陈国霖, “金三角: 走进东南亚毒品贸易”, 康奈尔大学出版社, 2010, 9

[12]陈国霖, “金三角: 走进东南亚毒品贸易”, 康奈尔大学出版社, 2010, 127-128

[13]Patrick Winn, “缅甸政府支持的军队将甲基苯丙胺扩散至全亚洲”, 全球日报调查 (20151112), 链接: https://gpinvestigations.pri.org/myanmars-state-backed-militias-are-flooding-asia-with-meth-558fa7f9ac53

[14] 2019年数据, 引自Joshua Berlinger, “亚洲成为贩毒团伙的游乐场’, 甲基苯丙胺贸易额预计可达601亿美元”, CNN线上报道 (2019718), 链接: https://edition.cnn.com/2019/07/18/asia/asia-methamphetamine-intl-hnk/index.html

[15]Patrick Winn, 同上

[16] Anjalee Cohen, “为鸭霸疯狂: 泰国北部年轻人服用甲基苯丙胺的现状”, 国际禁毒政策期刊, 25, 4, 20147:776-782

[17]佐米亚地区由荷兰社会科学家威廉申德尔(Willem van Schendel)首次提出, 它包括越南, 柬埔寨, 老挝, 泰国和缅甸在内的五个东南亚国家和中国四个省份, 其地理面积与欧洲相当. 请见: 詹姆斯·C·斯科特, “逃避统治的艺术”, 耶鲁大学出版社, 纽黒文及伦敦, 2009

[18]詹姆斯·C·斯科特, “逃避统治的艺术”, 耶鲁大学出版社, 纽黒文及伦敦, 2009: 8

[19]关于佐米亚地区的当地人口, 请见: ·米寿等合著, “东南亚高原民族历史辞典”, 罗曼和利特尔菲尔德出版公司, 第二版, 2016

[20]张雯勤, “网络中的关系和制度: 缅泰之间的云南移民玉石贸易”, 东南亚研究期刊, 35 (3), 200410: 479-501

[21]张雯勤, “缅甸社会主义时期云南移民在缅开展地下贸易的日常政治”, 东南亚研究期刊, 44 (2), 20136:292-314

[22]艺术家从瑶族神话中找到这句话. 瑶族是华南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少数民族, 与佐米亚居民有类似的信仰.

[23]请见无国界记者新闻自由指数, 链接: https://rsf.org/en/ranking

[24]丹增金巴, “看似边界: 作为后佐米亚模式的辐合带”, 当代人类学, 58, 5, 201710

[25]文章追溯了从19世纪初开始的缅甸玉石采矿史, 揭示了与玉石贸易相伴但从未被提及的秘密和悲剧.链接: https://www.lotusgemology.com/index.php/library/articles/283-burma-s-jade-mines-an-annotated-occidental-history

[26]请见: Pavin Chachavalpongpun, “可塑性国家: 泰缅关系中泰国民族性的诅咒”, 美洲大学出版社, 2005; 塞昂通, ”掸邦史: 从起源到1962”, 泰国蚕书出版社, 2008

[27]1887, 罗马尼亚化学家拉扎埃德连努(Lazăr Edeleanu,1861-1941)首次发现甲基苯丙胺. 1893, 日本化学家长井长义(Nagai Nagayoshi, 1844-1929)从麻黄素中成功合成了甲基苯丙胺中的C10H15N化合物. 1919, 日本药理学家绪方章(Akira Ogata, 1887-1978)合成出纯度最高的晶体状甲基苯丙胺. 请见: A. Jumlongkul, “安非他命: 法医学回顾”, 朱拉隆功医学期刊, 60 (4), 20167-8: 399-412 (泰语撰写)

[28]艺术家尤其受格雷厄姆哈曼(Graham Harman)著的网络王子: 布鲁诺拉图尔与形而上学一书的影响(墨尔本Re-press出版社, 2009). 如需进一步了解行动者网络理论, 请见: 布鲁诺拉图尔, “重组社会: 行动者网络理论概论”, 牛津大学出版社, 2006

[29]如需了解赵德胤作品的影评, 请见: 文拉, “回到祖国缅甸: 赵德胤的移民机器和动荡电影”, 当代亚洲跨国界独立电影制作, 199-227, 阿姆斯特丹大学出版社, 2019

[30]请见镜头文化杂志刊登的Minzayar Oo访谈: https://www.lensculture.com/articles/minzayar-oo-the-price-of-jade. 20183,在香港Charbon艺术空间记录缅甸展览展出了身为艺术家和摄影师的Minzayar Oo系列作品,策展人为本文作者.


[MOU1]台湾那边译成魔幻之山计划,因为这个名字取自托马斯·曼的同名小说,所以我用了魔山

[22]这里的“Khao Mo” 不知道和前面的“班考莫社区(Ban Khao Mo Community)”有什么联系,暂且译成考莫疗养院

More
©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