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泛东南亚三年展
李筱天:“同音反复,声入人心”展评
June 24, 2021
展览讨论

本文的ARTFORUM展评版本请参见: https://mp.weixin.qq.com/s/C-960oBU8J_EHgpcJMG3jA

展览分为两个展区,《友谊精神》是对2017年胡志明市工厂当代艺术中心举办的同名展览的重演。

《友谊精神》是一项进行中的研究项目,展览由胡志明市工厂当代艺术中心于2017年在越南首度呈现(最初由佐伊·巴特、比尔·阮和黎千葆共同发起,后加入闻杜和黎顺渊),探讨1975年以来实验性艺术实践在越南的发展过程中艺术家友谊所发挥的功能。由于政治体制和经济限制,越南的艺术基础设施十分有限,再者严厉的政治审查又时常发生,因此了解越南艺术发展历程的渠道一直匮乏,《友谊精神》可以被视为针对以上情况的回应。

由于是重演,工厂当代艺术中心当时展览的模型被放在展厅入口最显眼的位置。广州现场侧重对项目文献资料及越南社会、政治大事年表的陈列,25个艺术家团体的关键信息、成员合照,各类日常相处及艺术现场的照片被错落有致地排列在白墙上,红色棉线为每个团体及他们存续的时间线索作了视觉牵引。

在文献资料中可以看出,艺术家们结伴穿梭于街道、家庭空间、报社、工作室、咖啡馆、寺庙、公园、大学讲堂、工厂、海边、酒吧,一同举办或参与派对、放映、声音表演、书籍发布会、行为艺术节、涂鸦活动、旅行团、展览和工作坊,在彼此友谊的支援下共享了无数创造力迸发的时刻。遗憾的是没有太多在友谊的滋养下诞生的作品来到广州的展览现场,展厅内可供人细致观察、感受气氛的设置亦寥寥可数,艺术家眼中的艺术家展厅内的纪录片虽承担了部分这样的功能,但个别视频也因没有中文字幕而令人难以驻足。

这些珍贵的收集及研究固然能够让观众在展期内大概了解到越南当地的艺术生态,数量可观的艺术团体及他们的艺术理念和实践,亦可以想象有相关实践经验的观众能从文本中辨析到不少默契与收获更多行动的能量,但展区整体呈现的平面及书面化容易使人感到疲惫,也较难产生层次丰富的感受,在传达友谊精神的效果上也会打折扣。

而另一个展区的女性宣言明显使用着不同的展示策略和方向,更为细致可感。

《女性宣言》是由一群女性艺术家、作家和活动家于1995年在泰国发起的国际女性艺术联盟,旨在举办来自亚洲和其他国家的女性艺术家聚会。

“女性宣言I”和“女性宣言II”分别于1997年和1999年在曼谷举行,形式分别为画廊展览和公园户外活动。2001200320052008年的活动则分别变化为工作坊、出版物、网络项目以及驻留项目。但女性宣言工作在08年后已中断,且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计划于2020年在泰国举行的工作坊计划也取消了。“女性宣言”随后决定,邀请此前的项目参与者,在各自的地点举办聚会。

在《同音反复》展中,“女性宣言”的呈现可大致分为两部分:展区中央的茅草顶木亭子及其周边陈列着项目过往的出版物/画册、影像纪录片,而空间的其他角落则由艺术家们于2020-2021疫情期间在各自本土社群的集会及其呈现所占领。

随着身体在展厅内的移动,我仿佛已参与了位于伦敦、柏林、悉尼、巴罗达、巴塞尔及乌隆他尼等地女性社群之间的私密聚会:我在伦敦的聚会中观看她们共同创作了的“吸入光明”项目的视频,跟随着影像中的呼吸节奏看玲子画的内容结构示意图;在悉尼的聚会中,我被放置在心形白色枕头之上的模型粘土深深打动,因为在其中凝聚着在母亲雪莉生病后,弗吉尼亚她们母女之间度过的时光和对彼此的照护;在柏林的集会中我留意着贴在墙上的手作纸上中她们用母语写作的笔迹,并透过展厅中悬挂的18副作品(摄影及绘画)来感受她们的情绪和故事;当我来到泰国乌隆他尼的聚会当中时,我忍不住坐在那张竹质小矮桌旁把玩起Krin用烂布头做的心型坐垫、Nah那沾满蓝色颜料的手套、Meena做的手工书、厨师Aoy的餐具,又站起来仔细看挂得更高的Nuch用木刻做的围巾;到了巴塞尔的集会,我从她们制作的日历和介绍手绘图中了解她们的故事;在巴罗达的聚会中,两张长条形原色木板悬挂在展厅半空,散落的小册子、诗句、小说断章、沙拉菜谱、明信片就在替她们传达着院子里的声音” …….

观众被邀请用牛皮纸文件夹收集散落在展区各处的彩色打印纸,可以在现场阅读,也可以带走。在这些纸张中有聚会中每个物件/作品背后的故事、女性创作者的简历及故事和她们缔造社群、互相支持的方法及策略,令我尤为印象深刻的是蓝色纸张的部分,上面细致地呈现了印度巴罗达聚会院子里的声音中所有的内容:姆鲁杜拉书写着母女之间的交流和共鸣;阿南雅思考了女性与公共空间关系中的隐形劳动概念;瓦莎的诗歌中改写并加入和印度境内长期存在的针对女性的暴力行为;还有人分享了菜谱、诗歌和小说节选;还有黄色的纸张中,艺术家妮塔雅说她将在自己的家乡乌隆他尼建成女性宣言之屋,用以保管所有女性宣言的档案。

无论是友谊精神所对抗的支持系统的匮乏,抑或是女性宣言中揭示的全球女性面临的压迫,甚至是近在咫尺的疫情,都说明着生活在一个高度全球化世界中的我们面临着很多相似的困境,虽然各地面对苦厄的程度和策略会有不同,但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学会一起工作。

策展人比利安娜说展览意在反复,是能够启迪新事物的主动行为。而我则认为这个展览更像是个提示。展馆位于广州的大学城中,看着结伴来看展的年轻学生群体,又考虑到在保守的学院系统中出现类似展览的难度,我不禁开始想象他们已经留意到展览里的内容已不再是鼓吹高超技法和个人才华的陈腔滥调,也并不遥远,可以落到现实生活中,因友谊而结伴开始尝试共同工作,同时以省思及行动为身边的女性留出更多空间。

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祝福我们都能像妮塔雅那样,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一同把身上的大山推倒,还能将土迁去盖新的屋子。

More
©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