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泛东南亚三年展
“友谊精神”越南艺术家活动年表
September 8, 2021
同音反复,声深入心

历史时间轴

*本时间轴最后更新于20211月。

1975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宣告成立。西贡更名为胡志明市。数以千计的越南人从南部沿海路逃离祖国,其中不少人从90年代起陆续回国。

越南美术协会“南方分会”成立,由南部艺术家阮清洲、郭峰、古新隆洲等人主持。越南美协通过再教育计划,指导南部艺术家贯彻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箴言,“贴近现实,服务大众”。艺术家再教育的一项内容是实地考察,“深入农、渔、制造和林业等领域调查研究”。

Huỳnh-Beattie、陈佩著,选自《1925年以来的越南美学》第五章1975-1990战后越南美学的建构与解构”(未发表论文),pg. 276

柬越战争(1975 - 1979

1976

1976年,西贡国立美术学院和嘉定国立装饰艺术学院合并。1981年,学校更名胡志民市美术大学。时任文化部长阮文孝于1976年签署了一项行政指令,规定学院的五大功能:

1. 对干部进行大学和职业水平的绘画、雕塑、艺术理论培训;

2. 通过短期在职课程提升有艺术天赋的干部的绘画、雕塑水平;

3. 提供在职培训,提高员工在造型艺术领域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学习水平;

4. 协助林同、顺海和南部地区的文化信息部门,加强区域内的群众艺术运动;

5. 根据政府的相关政策和原则,对干部和学生进行大学基础建设和物资的思想政治管理教育。

……与河内美术学院一样,胡志民市美术大学也隶属文化信息部。”

Huỳnh-Beattie、陈佩著,选自《1925年以来的越南美学》第五章1975-1990战后越南美学的建构与解构”(未发表论文),ppg. 278-279

1977

越南美术协会主办的专业刊物《美术》杂志在河内创刊。首任主编为南部艺术家黄文锦。

19779月20日,越南加入联合国。

1978

副教授阮臻在河内美术大学创办艺术理论系(即艺术史系)。

发起X2运动,打击勾结国外的资本家和民族资产阶级。

1979

对越自卫反击战

“……19792月的一个清晨,60万中国士兵跨过边境,开始对越南老街、莱州、高平、河江、谅山、广宁六省展开为期30天的激烈战争。战争的硝烟持续10……1988年,随着双方都主动撤军,战火逐渐平息。19899月26日,南北两方都引爆了大量‘雷管’。1991年,越中两国宣布邦交正常化……”

(节选自《边境战争——不可磨灭的地标》,刊载于《越南快讯》,作者:黄方。https://vnexpress.net/projects/chien-tranh-bien-gioi-phia-bac-nhung-dieu-khong-the-quen-3542378/index.html

1980

第三个“五年计划”(1980-1985)贯彻执行,设定保守经济目标。期间,国有制转型从农业版块私有化开始。

1981

反帝运动:“旧刊物纷纷被禁并没收。这一过程不断重复,直至所有被禁物品的痕迹完全湮灭。1981年,在收复西贡6年后,文化警察发动了一项针对旧出版物和所有被归为异端的新出版物的新行动。3个月后,《共产主义杂志》10月刊上发表了一份该运动所取得的成就统计。其中披露的数据显示,全国范围内销毁了数百万份书籍刊物,其中仅来自西贡一地的印刷资料就达60吨。

(武片著,《1954-1975年的南越文学》, 1992,越南语言与文化出版,p.5

1983

“……1983年,美术大会选举出新一届执行委员会。越南美术协会更名为越南造型艺术家协会,并细分出不同部门和委员会。当然,最为让人振奋的是由艺术家邓氏闺(1946-)领导的‘构图部门’……”(阮君著,《两场挥舞革新旗帜的展览》,刊载于《美术与摄影》杂志,2014.8)邓氏奎是当时越南视觉艺术改革的重要主导者。

德明私人艺术收藏创始人裴廷坦逝世。这是越南首个、也是最重要的越南现代艺术收藏。德明私人艺术收藏始于1950年代,为许多重要却在当时不受官方机构认可的艺术家提供了生活支持。

1984

越南政府开始对几位越南现代主义绘画大师给予认可——包括裴春湃、杨碧莲、阮思严、阮创等人——这不仅因为他们的知名度,而且他们的艺术贡献已被公认为国家偶像。90年代,这四位艺术家被誉为“四大天王”,后来(除杨碧莲回绝)他们都在河内举办过官方个展。

Huỳnh-Beattie、陈佩著,选自《1925年以来的越南美学》第五章1975-1990战后越南美学的建构与解构”(未发表论文),pg. 276

艺术史学家、评论家、画家阮君(1948年出生于河内)被任命为《美术》杂志主编。杂志的发行机构美术出版社由越南美术协会主办,受越南文化部资助。后阮君于1989年被撤职(主要因为他倡导“为艺术而艺术”的欧美艺术观念)。

(诺拉·泰勒著,《战后艺术家与改革家》,出自《河内的画家:越南艺术民族志》,新加坡国立大学出版社,2009pp. 89-90

1985

阮君入选越南美术协会执行委员会。他组织了在戴丽(越北城市)举办的首届“艺术家工作坊”,约30名学员参与(包括裴春湃、黎辉燮等)。诺拉·泰勒写道:“虽然该项目旨在打造讨论艺术的平台,但显然活动不仅推动了个人表达和‘为艺术而艺术’,而且与国家过去三十年贯彻的原则背道而驰,因它鼓励艺术家探索个性,而非表现集体情感……邓氏闺曾说过,这次工作坊加深了艺术家之间的感情,大家真正形成了一个团体。‘这次活动让我们更自信地表达想法,因为我们不再是孤身奋战,而能够互相支持。’”

诺拉·泰勒著,《战后艺术家与改革家》,出自《河内的画家:越南艺术民族志》,新加坡国立大学出版社,2009pp. 89-90

1986

第四个“五年计划”、即“革新”政策贯彻执行,开始引入社会主义导向的市场政策。这预示经济改革将对越南艺术和艺术家的创作态度与能力产生重大影响。

1987

政府牵头成立胡志明市美术馆,位于第一区Pho Duc Chinh街。

大卫·托马斯发起印度支那艺术合作计划(IAP)。托马斯本人是越战老兵,后返回越南,成立IAP作为推动美越艺术、文化和教育合作交流的组织。自成立以来,IAP先后通过各种项目为50余位艺术家和文化人士提供支持。

10月:关于文化与艺术的第05号法令开始执行,鼓励艺术家和作家解放思想,畅所欲言,对社会提出批判意见(由陈度起草、总书记阮文灵签署)。此后,形势发展开始失控,部分艺术家和作家被判入狱,或被构陷叛国。该法令还对文化活动的管理和发展做了规定,宣布艺术家活动既要遵循艺术家的自由创作和言论意愿;但同时也要对此类活动进行管理(例如,活动需要获得政府批准)。

(阮钰俊著,《越南文学中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2004,维多利亚大学人文系:p. 266

扎卡里·阿布扎著,《当代越南的革新政治》,2001Lynne Rienner出版社,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市,p.133

1988

在胡志明市美术协会展厅空间举办了一场展览,这是目前已知的1975年以来首场由独立艺术家(而非政府)发起的展览,参与的艺术家包括阮忠信、杜凰祥、向怀、阮清平等。(阮忠信、阮清平、杜凰祥、黎千宝访谈,2017.9

哥黎胜(“十人组”成员)被任命为胡志明市美术协会副秘书长。

1989

励艺术家自我表达;但到了1989年的美术界人士代表大会上,美协保守力量决定不能再对艺术家放任自由。

(诺拉·泰勒与阮君的对话,1993.10诺拉·泰勒著,《战后艺术家与改革家》,出自《河内的画家:越南艺术民族志》,新加坡国立大学出版社,2004p. 89-90

由胡志明市美术协会主办的首届《胡志明市青年艺术家展》在胡志明市举办。

画家陈秋河创办的Tự Do画廊正式开放,这是胡志明市首家私人商业画廊。Tự do”意为“自由”。

(参见“后革新:1990年后的越南艺术”展览画册中的时间轴,新加坡美术馆,新加坡,2008pg.175

1990

越南美术协会主办的首届《全国青年艺术家展》在河内举办。

1991

19911225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解体。

由万玉堂(香港)和7 Hang Khay画廊(文化部下属首家国立画廊,于1965年在河内成立,出售经政府批准的艺术品;随着“革新”政策的推行,1988年开始作为艺术画廊开始运营)联合主办的群展《无拘之魂》在香港举办,15位参展艺术家包括:裴春湃、阮思严、黎功成、范越海、陈留侯、郑弓、阮忠、黄登闰、杜氏宁、宝之、阮君、阮珅、裴泉华、邓春和、陈仲武等。

(《无拘之魂:越南当代艺术》(展览画册),万玉堂,香港,1991http://catalogue.nla.gov.au/Record/586406

阮文宣和40画廊(胡志明市)在巴黎史特拉斯堡联合主办群展《反观越南》,参与的艺术家包括来自胡志明市的阮新刚、阮清平、陈文涛、杜凰祥、哥黎胜、武河南、向琼、陈友智、Alice Dung、杨俊杰、士俊、许清平、黎朝典、武英书、黄复河,以及来自河内的郑泰、陶仲留、阮莱、范论、武雄、闻战、林之、陈光旦、辉光、梅文计、邓因等。

40画廊主理人阮山和黎千宝访谈,2017.7

胡志明市美术协会主办的《美术》杂志创刊(由阮忠、哥黎胜主导)。

L’Espace空间(原名“法兰西同盟”)在河内Yet Kieu42号成立;后于2003年迁至Trang Tien24号。其举办的活动包括行为、电影放映、工作坊、研讨会、剧场围读和表演等。空间内还设有多媒体图书馆和当代创作展示区域。

1992

十人组的首场抽象艺术展《新作》在胡志明市美术协会展厅揭幕,展示阮忠、哥黎胜、吴东、阮新刚、阮忠信、许清平、阮清平、杜凰祥、陈文涛、武河南等人的作品。这场展览后,越南政府决定批准进行抽象艺术实践,于是有了1992520日至31日在Hong Hac画廊举办的越南第一场官方抽象艺术展。Hong Hac画廊位于东南武装部队博物馆内(胡志明市第一区Le Duan),展览由胡志明市文化信息部、胡志明市美术协会和东南武装部队博物馆联合主办。陆军上校潘莹、艺术史学家阮君和“十人组”艺术家哥黎胜、陶明智都为促成其举办做出巨大贡献。199211月,“十人组”在胡志明市美术协会又举办了一场抽象艺术展览,此时艺术家吴东退组,陶明智正式加入。

(艺术家阮忠信和黎千宝访谈,2017.7。更多信息可参见《西贡的抽象艺术》,阮忠信著,刊载于《美术信息》,31-32期,胡志明市美术大学,2010.9pg.17-18

1993

阮春捷参加了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昆士兰美术馆举办的首届亚太当代艺术三年展。

诗人杨祥(60年代至今一直是河内独立知识分子传统的标杆人物)和女儿陈方梅创办的Mai画廊是河内第一家私人画廊,展示现代艺术、商业艺术和非传统艺术作品。在迁至Hang Bong街之前(更具商业色彩),Mai画廊一直设在杨祥的私宅内(Phan Huy Chu街),在娜塔莎沙龙和家常工作室成立之前,这里是河内的“跨学科俱乐部”,不同年龄不同领域的知识分子和艺术家纷纷来此聚会,包括阮俊(作家)、裴春湃、杨碧莲(越南现代艺术“四大天王”中的两位)、何智孝、邓春和(“五人组”成员)、杜潘(作家)、黄琴(诗人)、阮君(艺术家/艺评家)、宝宁(作家)、杨秋乡(作家)、黄立言(艺术家)等。

(裴钰新著,《友人杨祥》,收录于《绿色老林》,http://www.talawas.org/talaDB/showFile.php?res=486&rb=08

作为英国大使馆在河内的文化教育处,英国文化协会正式设立(后又于1997年在胡志明市设立)。起初,协会主要提供英语培训(ELT)、以及信息、教育和科学交流项目;2001年起,协会更多地参与到本土艺术领域。

1994

美国解除对越南长达30年的贸易禁运。

邓春和(“五人组”成员)是首位在印度支那艺术合作计划(IAP)支持下访问美国的艺术家,这次活动获得亚洲文化协会赞助。

在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的支持下,德国艺术家维罗尼卡·拉杜洛维奇作为客座教授来到河内美术大学,直到2002年才离开越南。拉杜洛维奇是将装置艺术和行为艺术等概念引入越南的重要人物。

奥利维尔·莫尔古·达格、丹尼尔·豪沃尔德和陈清河共同创立艺术收藏机构“Post Vidai”,聚焦1970年以后的越南艺术创作。目前,该机构拥有400余件越南及越侨艺术家作品。该机构的藏品主要保存在瑞士日内瓦。

河内开始出现一些最早的以装置为导向的艺术创作:

艺评家陶梅庄曾说:1994年,画家阮宝全以全新的形式呈现了一场陶瓷展览《浴火之泥》。那些陶瓷作品组合在一起……成为三维模型……公众可以直接触摸并与作品互动,而不仅仅是观看作品……因此,我们不能把这场展览视为一场典型的陶瓷雕塑展。那么,该如何定义它呢?”

(陶梅庄著,《从河内看开去:当代越南艺术与世界》,2006http://www.talawas.org/talaDB/showFile.php?res= 7392 & rb = 11

1996年,被誉为越南装置艺术先锋的阮明成从美院毕业,并举办了自己的首场个展(位于Hang Bai29号的展览馆)。展厅内垂直悬挂着彩色棉质展板和各种器物,娜塔莉亚·科雷夫斯卡娅评价其为“越南艺术界极为前卫的一幕”。

娜塔莉亚·科雷夫斯卡娅著,《生命之窗:阮明成的艺术》,刊载于《亚太艺术》,http://www.academia.edu/14783369/Windows_on_life._The_art_of_Nguyen_Minh_Thanh

1995

越南与美国全面恢复外交关系。越南成为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成员国。东南亚各国开始邀请越南艺术家参加展览。

在河内,传统美术馆和画廊空间之外,开始涌现出各种行为艺术实验。

艺术家丁英君在河内的文庙举行了一场行为(“第一场有记录的行为”)。

(诺拉·泰勒著,《反艺术与反越南的艺术家:河内独立展览空间的实验性行为》,刊载于《越南研究期刊》,第2卷第2期,pps. 108–128. 2007. http://www.saic.edu/media/saic/profiles/faculty/norataylor/Nora-Annesley-Taylor__Journal-of-Vietnamese-Studies.pdf

张新——人称“坏孩子”,也是越南第一个公开出柜的艺术家——在阮光辉(河内三人组成员)位于河内Hang Chuoi街的家里上演了“越南首场行为艺术”。

(张新访谈,《我常常深感孤独,哪怕在艺术中》,2010http://soi.today/?p=2687

新加坡艺术家王良吟、张新、阮明成(河内三人组成员)和部分美院学生“校长办公室参加了河内美术大学的首场行为艺术”。

(维罗尼卡·拉杜洛维奇著,《从此时到那时,一切皆可能》,收录于《现当代越南艺术文丛》,2009,新加坡美术馆)

1996

武民新、邓氏闺和梅英勇参加了在澳大利亚昆士兰美术馆举办的第2届亚太当代艺术三年展。

陈璜娥在胡志明市美术馆内创办蓝色空间当代艺术中心,这是越南南部首家支持实验性艺术创作的商业画廊。

福特基金会正式在河内设立办事处,提供金融发展、教育与学术研究、国际合作、媒体/艺术/文化、生殖健康等领域的资助。办事处于2009年关闭;其位于越南的艺术收藏(包括阮孟雄、李陈琼江、范辉桐、杰米·马克思特·格雷厄姆等艺术家的作品)随后进行拍卖,以期筹得资金继续支持越南艺术家。拍卖共筹集到42,000美元,由英国文化协会通过“英国文化协会艺术基金”进行管理。

https://fordfoundcontent.blob.core.windows.net/media/1613/regional_vietnam2006.pdf

在一座修葺一新的19世纪传教学校内,新加坡美术馆正式对外开放,聚焦国际当代艺术实践,并专攻新加坡和东南亚当代艺术研究。美术馆成为东南亚各国艺术家交流合作的重要中心,数位越南艺术家的作品先后进入其馆藏。新加坡美术馆是(2011年后)新加坡双年展的主办机构。

1997

旅法艺术家阮琴为河内美术大学的学生举办了一场为期6个月名为“路线”的工作坊(项目获得L'Espace支持),并与学员共同完成了一场群展。艺评家陶梅庄称:“必须再次强调,1997年的河内依然缺乏关于全球当代艺术的资讯,只能通过一些小规模的私人渠道来了解。因此,L'Espace与河内美术大学合作举办阮琴工作坊这样的正式活动,对本地艺术界是非常有裨益的。

(陶梅庄著,《从河内看开去:当代越南艺术与世界》,2006http://www.talawas.org/talaDB/showFile.php?res=7392&rb=11

歌德学院在河内Hang Duong街正式开放,后于2003年迁至Nguyen Thai Hoc街。自开办以来,歌德学院通过展览、工作坊、表演、研究等多元的活动形式,不断推动本地艺术景观的发展,以及与德国乃至欧洲的文化交流。学院位于胡志明市的办事处于2004年开放。

19974月,胡志明市美术大学举办了一场展览,装置和行为艺术等艺术形式的地位在胡志明市得到正式确立。参展艺术家包括:黎松关、梅英勇、杜春静、高磊、阮洪山、吴泰宣、李凰离、吴力、阮如辉、阮明方、阮荞江、周江、潘延复等。在河内,最早被制裁的两场装置艺术展览分别是阮明成的个展(1996)和日籍越南裔艺术家阮初枝淳的个展《梦》(1997)。两场展览均在位于HangBai街29号的国立展览馆举行。

1998

越南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该组织拥有21个正式成员,旨在推动亚太区域贸易自由化。

7月:文化被更精确第定义为在马列主义和胡志明思想的指导下,“先进的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越南文化”。(时任越共中央总书记黎可漂签署并颁发《第03-NQ/TW号决议》)

1999

阮明成和阮忠信参加了在澳大利亚昆士兰美术馆举办的第3届亚太当代艺术三年展。

柏林世界文化宫主办越南文化主题项目,为期4个月,活动包括关于越南政治、社会与宗教问题的论坛,戏剧节和时装表演等。期间,还举办了一场名为《遇见越南》的群展,由维罗尼卡·拉杜洛维奇策展,参展艺术家包括:阮文强、阮明成、阮光辉、黎洪泰、杜明心、武碧水、严春平、丁参丰、梁映雪、埃里克·勒鲁、玛丽塔·努尔米、张新、梅志清、阮如义、陈绍光、冯梵、黎俊英、裴友雄、武民新、阮初枝淳等。

陶英庆开放自己的工作室(位于河内嘉林墩河边),组织各类多媒体舞台作品以及舞蹈、音乐和灯光演出。诺拉·泰勒写道,这些活动吸引了“比其他越南行为艺术更多的媒体关注,获赞‘奇观’。……(呈现了)试图挣脱商业艺术模式的年轻行为艺术家面临的困境。尽管受到的关注让他们颇受鼓舞,但他们又担心大众吸引力会破坏他们对‘实验’、‘独立’艺术等观念的探索。对于行为艺术,至少有两种定义。陶英庆组织的活动呈现的是其中之一。其他一些艺术家,包括丁英君、陈龙、张新等,则呈现了行为艺术更为‘粗糙’而自发的一面。”

(诺拉·泰勒著,《反艺术与反越南的艺术家:河内独立展览空间的实验性行为》,刊载于《越南研究期刊》,第2卷第2期,pps. 108–128. 2007. http://www.saic.edu/media/saic/profiles/faculty/norataylor/Nora-Annesley-Taylor__Journal-of-Vietnamese-Studies.pdf

2000

在福特基金会的支持下,当代艺术中心在河内成立,该中心隶属越南美术协会,艺术家陈龙任馆长直至2003年(因中心活动受政府和行政限制而辞职)。

在法国驻越南大使馆的协助下,顺化艺术节(每两年举办一次)正式创办,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舞蹈、剧场和音乐等领域的海外艺术家来参与并合作。这是越南为数极少的包含视觉艺术、特别是装置艺术的官方艺术节。

李凰离在日本国际行为艺术节(NIPAF)上呈现了作品《水》。她是首位参加该艺术节的越南艺术家,也是越日两国行为艺术家建立持续联系与合作的重要推动人。

2001

杜雪梅在胡志明市创办Mai画廊(她也是2015年成立的创意中心3A艺术站总监),在商业模式的框架下开展零星的实验艺术活动。画廊于2017年关闭。

颇具影响力的网络论坛“塔拉瓦斯”成立,刊登了大量关于越南文学、文化、政治的文章和讨论,来自国内外的诸多知名作家、研究人员和学者都在论坛上发表过文章。2010年,论坛暂停一切活动。所有资料依然可以在网上查阅到。

开始涌现出早期的录像艺术实验:

2001年,黎羽与阮智孟在茂溪煤矿合作创作《沐浴》;

2003年,英国文化协会赞助装置艺术与录像艺术项目《仙汤》,“项目有些平淡……但在2004年(维罗尼卡·拉杜洛维奇策划的)《赋水以形》展览上,我们看到了更多来自年轻艺术家的令人振奋的专业创作,包括刘志孝、黎陈侯英、江月映、陈光勇……”(裴如香、范忠,《1990-2010越南当代艺术》,2002Tri Thuc出版社,p.40

艺术家阮世山分享了更多关于《赋水以形》的情况:“项目在21世纪初的河内艺术圈产生了重要影响,给艺术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在艺术创作的不同手法方面……项目由一个关键词和一个概念(水)出发,而非以某种实在的物质为出发点——这与大学的正统教育恰恰相反。”

(选自比尔·阮与阮世山的对话,2017.8

2002

苏珊·莱希特在河内开设艺术越南画廊,这是一家拥有强大国际网络的商业画廊,聚焦越南美术教育体系之外的各种实验性实践。

作为SIDA项目(即瑞典国际开发合作署)的一部分,越南美术大学(河内)和于默奥美术学院(瑞典)联合发起一项教育活动,主要目标是在越南美术大学建立综合媒体系(聚焦录像艺术和摄影),并拓展艺术生产和批判性反思的知识边界。随后,两所院校进行了数次交流,包括于默奥美院的新媒体艺术、策展、艺术写作与批评专业的教授前往越南开办工作坊;越南师生被送往于默奥深造;双方合作举办了一系列展览。2007年,第一个录像艺术和摄影中心在越南美术大学成立。中心配备了最先进的设备,但由于管理不力未能开展合适的项目。双方的合作于2010年结束。顺化艺术大学也开展了类似的合作项目,并取得了完全不同的结果:2013年,顺化艺术大学正式设立多媒体专业(隶属于绘画系),首届学员于2016年毕业。

(参见http://www.art.umu.se/en/research/research-archive/other-projects/project-hanoi/?qstr=Vietnamhttp://mythuatvietnam.edu.vn/?p=5528

2003

范琼在胡志明市创办琼画廊,他成为首位在越南南部开设商业画廊的越侨。成立初期,画廊致力于展示南越艺术家。

李凰离、吴泰宣、裴功庆、陈德良、阮范忠侯以项目《穿越边界》为契机,组成行为艺术小组“一号项目”(《穿越边界》由阿妮妲·尤·艾斯古拉和李凰离共同发起,胡志明市蓝色空间当代艺术中心主办)。小组于2005年解散。

陈龙策划的多媒体群展《红,绿,黄》(包含录像、装置和行为艺术)在(河内)歌德学院开幕,展示了16位越南艺术家的作品,包括:阮琼之、阮文强、范钰阳、黎光庭、阮孟雄、阮光辉、陈龙、阮智孟、阮明福、阮君、维罗尼卡·拉杜洛维奇、布莱恩·林、阮明成、武瑞、张新、黎羽。艺评家裴如香称之为越南艺术界的一个“转折点”。她写道:“(这场展览)标志着艺术特征和艺术观念的转变……从现代走向当代,并与当下全球艺术潮流对话。”

(裴如香著,《红,绿,黄——“革新”时代越南艺术的第二大转折点》,http://www.talawas.org/talaDB/showFile.php?res=605&rb=0202

2004

自越战结束以来,首架美国商务航班降落在胡志明市。

3月:德国当代艺术家格哈德·里希特在河内越南美术馆举办个展。翌年11月,另一位德国艺术大师沃尔夫冈·莱普在河内美术大学举办个展。两场展览均由歌德学院主办。

艺术家阮明福和武友瑞在Trang Tien街创办Ryllega画廊。当时,画廊和“家常”工作室是河内仅有的两家由艺术家自主组织的聚焦实验艺术和非商业艺术的展示空间。画廊于2008年关闭。

举行河内首个国际行为艺术节《半闭着的眼睛》。活动由陈龙策划,得到歌德学院、英国文化协会、家常工作室的赞助与支持,参展艺术家来自越南、新加坡、日本、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

2005

6月:为满足历史、文化和科学教育的公共需求,越南通过了一项关于全国博物馆体系的总体规划(范平明于2005623日签署《第156/2005/QĐ-TTg号决定:批准2020年前越南博物馆体系总体规划,ART 1, 2.a

丹麦大使馆发起文化发展与交流基金(CDEF),致力于为越南的当代艺术家和文化人士提供支持,并推动丹麦与越南的文化交流。CDEF是越南最重要的资助机构之一。

黎光定个展《越南:新千年的目的地》在纽约亚洲协会举办。他是首位在亚洲协会举办展览的越南艺术家。

摩加斯艺术工作站成立,并在首届新加坡双年展(2006)上呈现《Ạ ART》杂志项目。团队包括艺术家桑德琳·露科特和柏尔川·佩黑(美妙区)、陈德良(Dia项目)、阮初枝淳、黄阳琴、摄影师古斯坎·戈特尔和建筑师武心斐。摩加斯艺术工作站目前处于休眠状态。

11月:视觉艺术家阮金凰(Himiko Nguyễn)创立Himiko视觉咖啡馆。她说过:“如果艺术家想在‘艺术平台’或琼画廊展出,他们需要写方案。这是有难度的。而在Himiko,他们直接做就可以。我懂他们。”

(《Word Vietnam》杂志专访,2013.12http://wordvietnam.com/component/k2/himiko-s-visual-trial

2006

黎光定和阮英俊参加了在澳大利亚昆士兰现代美术馆举办的第4届亚太当代艺术三年展。

由格里提亚·盖维旺和里克力·提拉瓦尼联合策划的《西贡开放城》是越南首个大型国际当代艺术展,获得福特基金会赞助。然而,因政府要求和自身管理有所欠缺,最终展览未能成功举办。

2007

1月:经过12年的漫长谈判,越南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第150个成员。

Thọ工作室在河内成立,这是一家为年轻越南艺术家提供支持的商业画廊。

为期两年的巡回项目《跨越波普:多样性的越南与韩国艺术》(由黎越、雍素敏联合策展)先后在RKO艺术中心展出(首尔)、艺术平台和琼画廊(胡志明市)、大学美术馆(加州大学欧文分校)、芳草地艺术中心(旧金山)举办,展出了6位广受好评的韩国、越南和美国艺术家的作品,体现越南与韩国之间丰富的历史渊源和当代联系。

另一个重要的行为艺术活动——由范德松策划的“偷偷摸摸的一周”(亚洲艺术网络ANA赞助)在河内、顺化、胡志明市举办,来自三地的艺术家在诸多公共空间展开“游击”式行为表演,并将相关影像在后续展览中展出。

2008

5月:新加坡美术馆在展览《后革新:1990年后的越南艺术》期间组织了“现当代越南艺术研讨会”。这是第一场聚焦某一东南亚国家现当代视觉艺术的研讨会,审视自殖民时期至今越南艺术领域的发展和变化,以及南北越之间的发展差异。后续出版物(研讨会发言文集)还收录了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越南和新加坡的越南艺术研究重要学者的文章。这些活动都是新加坡国家文物局发起的“越南节”的一部分,以庆祝两国建交35周年。

今日东山基金会在河内开设办事处,工作重点是举办各类教育工作坊,以及为本地艺术家展览提供资金。阮明福(Ryllega画廊联合创始人)担任总监。办事处于2009年关闭。

丹麦大使馆文化发展与交流基金主办“行为艺术人才奖”,奖项得主为范文长。

日本基金会越日文化交流中心成立,组织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和项目,促进越南与日本的文化和艺术交流。

2009

胡志明市美术协会和胡志明市美术大学在胡志明市美术馆主办了首届“青年艺术双年展”。

道格玛收藏(多米尼克·斯克里文创立)创办道格玛艺术奖。该奖项通过自我肖像的形式,鼓励并推动各个领域的越南艺术家的发展,不论他们在越南国内还是旅居海外。

裴功庆参加了在澳大利亚昆士兰现代美术馆举办的第6届亚太当代艺术三年展。

贝蒂·裴创立裴画廊,一家位于河内的商业画廊(次年又在新加坡成立裴画廊)。两处画廊均持续不到两年。

克雷格·托马斯创立克雷格·托马斯画廊,一家位于胡志明市的商业画廊,定期举办新生代和中生代越南艺术家的展览。

陈龙与斯特内森博物馆(挪威奥斯陆)合作,为“跨国艺术创作”(TrAP)策划了《半闭着的眼睛》。参展艺术家包括:武洪宁、张新、陈仲武、范钰阳、阮文复、阮英俊、Phunam、阮贞诗、阮光辉、阮明福、阮孟雄、阮辉安、黎羽、黎光定、赖耀河。《半闭着的眼睛》“可以描述某种半睡半醒的状态,可能是陷入沉思;也可以指涉躲在背后研究别人。展览标题想表达的正是这样的状态,新一代越南年轻艺术家在自己的祖国很少受到认可。”

(展览简介。跨国艺术创作。http://www.trap.no/en/project/lim-dim-1

731日:《纽约时报》报道称“甚至连越南美术馆的馆长都不知道馆藏的艺术作品和文物有多少是真的,又有多少是制作精良的赝品。但他说他会努力搞清楚。‘我们努力对所有展品和仓库中的作品进行全面检阅,’馆长张国平表示。‘等我们对所有作品进行评估后,我们会注明每件作品是否为真迹。’馆长先生最近一直在回应作品真伪问题。但策展人和艺术家早在多年前就已意识到这个问题。然而,直到今年4,在岘港举行的一场著作权论坛上,大家才开始公开讨论这一话题。”

(参见http://www.nytimes.com/2009/08/01/arts/design/01copies.html?mcubz=3

2010

在纽约MoMA的个展《Project 93》上,黎光定展出了雕塑录像装置《农夫和直升机》(2006,与螺旋桨小组成员阮英俊、Phunam联合创作)。随后,MoMA买下这件作品纳入馆藏,成为美国艺术机构购买并收藏的第一件由在世的越南本土艺术家创作的装置作品。同年,黎光定荣获克劳斯亲王基金会颁发的“克劳斯亲王奖”,组委会评价他“……凭借出色的创造力,探索现实的不同结构,为年轻艺术家提供灵感和实践机会,并在冷漠甚至敌视的语境下,努力推动自由思考和当代视觉表达。”

http://www.princeclausfund.org/en/activities/presenting-the-prince-claus-award-to-dinh-q-le.html

位于越南西北部的芒文化博物馆成立芒工作室;推出驻留计划,并为户外雕塑、装置和大地艺术提供露天展示空间。2013年,芒工作室与陈龙共同发起名为《倡议——当代艺术博物馆》(I-CAMP)的计划,展示大型作品。参与艺术家包括:阮辉安、吴成北、张功松、范洪、阮成梅、阮智孟、潘涛阮、武洪宁、阮世山、阮春山(Sơn X)、阮贞诗、梁慧贞、赵明海。

线上艺术期刊《SOI》发行,内容主要围绕对本土艺术实践和展览的评论与介绍、以及外文相关资料的翻译,希望打造能够畅所欲言的交互式公众评论平台。《SOI》于2017年停运(所有资料依然可在线阅读www.soi.com.vn

DiaProjects由艺术家陈德良创立,作为一种当代艺术实验,旨在探索艺术研究、艺术实验和对话的交集。2015年,DiaProjects与陈清河共同在胡志明市成立了一个展览空间。

阮如辉创立的ZeroStation是一个独立艺术空间,在胡志明市举办了一系列对话和展览活动,旨在搭建一座连接观众与当代艺术、艺术家与当代语境之间的桥梁。

丹麦大使馆文化发展与交流基金主办“绘画人才奖”,奖项得主为范俊秀。

“家常”发起行为艺术系列项目《IN:ACT》,共有11名海外艺术家和9名国内艺术家参与。项目由阮方灵、比尔·阮和Gabby Quỳnh-Anh Miller联合策划。

2011

作为越南最老牌的非营利艺术家组织,家常工作室非正式关闭。起因在于女艺术家赖耀河的一次行为表演(是她在2010年家常策划的国际行为艺术节《IN:ACT》的参展作品)。当时,艺术家褪去身上的衣物,意欲与那些阻碍她挣脱社会对完美女性身材苛求的衣物诀别。作品的照片——在没有任何背景信息和说明文字的情况下——在互联网上疯传,激起了关于公共尺度和民族传统的大讨论。2013年,组织以“家常团体”的名字再度成立(并持续至今)。

2012

蒂芙尼·钟、黎安美、阮孟雄、阮明福、阮泰俊、螺旋桨小组参加了在澳大利亚昆士兰现代美术馆举办的第7届亚太当代艺术三年展。

武簪、邓江和比尔·阮共同在河内创立Manzi艺术空间,这是一个融咖啡馆、画廊和酒吧为一体的综合空间,后来成为河内的一处流行文化中心,来自视觉艺术、电影、文学和音乐等领域的专业人士常聚会于此。

艺术家范耀凰(当时在越南美术大学任教)在河内主导并发起“走近当代艺术课程”(CUCA),这是第一个向不同年龄和背景人员开放的独立教育项目,课程涵盖艺术的各个领域,包括视觉艺术、音乐、建筑、舞蹈和哲学等。

2013

4届新加坡双年展“如果世界改变”开幕,本届双年展邀请27位东南亚策展人联合策划,其中两位是来自越南的陈龙和阮如辉。

CUC画廊成立。至2014年,这家商业画廊拥有两处空间:一处位于河内远郊Tu Liem区的京南河内地标大厦,另一处则位于河内中心Hoan Kiem区越南女性博物馆顶层,是与该馆的合作项目。

两位在河内工作的英国设计师和教育者克莱尔·德里斯科尔和多利亚·吉布共同创立“四号工作室”(目前位于河内Tay Ho区),聚焦创意合作,希望通过各类教育活动和视觉艺术展览打破学科边界。

艺术家黎江创立的“第六空间”是河内的一处艺术家运营的艺术空间和教育平台。

12月:河内政府以违反安全规定为由关闭(于2013年初开设的)“第九区”。这是一处由废弃制药厂改造的新开发项目,通过引进建筑事务所、独立艺术团队(如家常团体和实验音乐中心DomDom)、时装设计机构和酒吧(如Tadioto),在短短数月间就让这里绽放出新的活力,成为全国闻名的创意区。2015年,“第九区”在河内创意城重新开放。

顺化艺术大学绘画系正式设立多媒体专业(由杜奇辉、潘黎钟、张善负责),与于默奥美术学院(瑞典)、印第安纳大学(美国)和新南威尔士大学(澳大利亚)合作开设了一系列相关课程。课程聚焦装置、录像艺术和摄影,首届学员于2016年毕业。在越南,顺化艺术大学是迄今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实现这一目标的院校——堪称本土当代艺术领域的一大亮点。

(参见《年轻人与当代艺术》,潘黎钟著http://baothuathienhue.vn/nguoi-tre-voi-nghe-thuat-duong-dai-a20039.html;

http://www.art.umu.se/en/research/research-archive/other-projects/project-hué/?qstr=Vietnam;

http://www.art.umu.se/sv/forskning/forskningsarkiv/konstnaerliga-utvecklingsprojekt-(ku)/2011/

2014

6月:越南共产党调整政策,从原先单纯限制艺术文化的商业化趋势,转向通过发展文化产业来推动其商业化(越南共产党第11届中央委员会第9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第33 NQ/TW号决议》,2014.6.9

陈龙荣获克劳斯亲王基金会颁发的“克劳斯亲王奖”,组委会评价他“作品让人动容,凸显人类的坚韧应变,并通过个人行动和自我反思为个体赋能;同时,他致力于在越南和东南亚发展与行为和录像艺术相关的空间、项目、网络和社群;积极支持独立艺术愿景;全身心地投入推动国际对话、夯实社区基础和培育年轻艺术家。”

http://www.princeclausfund.org/en/news/copy-of-tran-luong-receives-the-prince-claus-award-in-vietnam.html

1122日,在佳士得“亚洲20世纪与当代艺术专场拍卖会”上,黎谱的《静谧时刻》(1938)以378,300美元成交,阮潘正的《卖槟榔者》(1931)更是拍出409,000美元的高价。

佐伊·巴特和吉恩-马克·普雷沃斯特(Carre d’Art艺术中心总监)联合策划《乱舞》,参展艺术家包括裴莱娜、蒂芙尼·钟、黎光定、阮初枝淳、阮辉安、阮泰俊、阮贞诗和螺旋桨小组。

丹麦大使馆文化发展与交流基金主办“摄影人才奖”,奖项得主为钟梅成。

艺术家武琼华和阮洪方共同在河内Hai Ba Trung街成立艺术家自主运营的画廊空间Cuci艺术画廊,主要向公众推介尚不知名的艺术家作品。画廊目前位于Long BienThach Cau街,为艺术家提供实验和创作的工作室空间。

阮洪明女士(海豚广场所有人、艺术品藏家)在位于河内My Dinh地区的住宅公寓海豚广场一楼成立了占地1000平米的“遗产空间”。目前,该空间总监为阮英俊。空间最著名的活动是一年一度的“艺术实践月”,由艺术家陈仲武发起,通过海外与越南艺术家的交流与合作,试图拓宽发展、实验并实践新艺术理念的空间。2020年,遗产空间迁至位于Tho Nhuom街的新址。

Manzi艺术空间和第四工作室(河内)联合发起的“给你的艺术”是越南首个平价艺术博览会,同类艺博会还有“河内艺术市场”(Cuci艺术画廊主办,河内)、“艺术节”(最初由艺术家郑明先和团方连联合创立,河内)等。2017年,第6届“给你的艺术”在胡志明市举办;第7届在河内举办。

家常团体发起第3届《天际线与飞人》,这是一项跨学科艺术项目,展现当代越南多元化的艺术实践。首届项目于2010年在伦敦举办;第2届于2014年在河内举办。项目名称取自前卫诗人陈寅1988年(“革新”初期)的一首作品,诗中描述了一个毫无想象空间的地方。项目的核心是促进当代艺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流,让艺术家与来自不同社会和人文学科的专家、研究人员、学者建立合作。

2015

陈龙策划的《变形的嘴:越南当代艺术》在瑞典于默奥当代艺术馆举办,参展艺术家包括:庞壹灵、阮辉安、阮孟雄、阮方灵、阮世山、阮尘南、阮贞诗、阮陈乌达、范陈越南、陈金钰、陈俊、赵明海、张功松、武河宁。

9月:河内创意城(新版的“第九区”)开放,内有工艺品店、时装精品店、书店、咖啡馆、餐馆、娱乐中心和艺术空间(“家常团体”也在园区内)。创意城拥有一栋20层大楼和1000余平米的户外空间,可以举办各种公共活动,包括跳蚤市集、舞蹈表演、体育活动和现场音乐会等。

3A艺术站(AAA独立艺术区)在胡志明市第一区Ton Duc Thang街成立,占地逾2000平米,3处建于19世纪的废弃仓库改造为艺术设计工作室、咖啡馆和时装精品店,并致力于推动本地涂鸦艺术社群的发展。3A艺术站于2017年关闭。

经过10年建设,新加坡国立美术馆正式开放。美术馆拥有最丰富的新加坡和东南亚现代艺术公共收藏,致力于成为东南亚艺术史对话的全球中心,策展部门设有越南美学史专职研究人员。

2016

4月:越南艺术家Ti-A在胡志明市创立工厂当代艺术中心,这是越南第一个专为当代艺术打造的空间。

9月:由越南文化体育与旅游部主办的群展《门户大开:革新30年以来的美术(1986-2016)》在越南美术馆(河内)举办,呈现了来自全国50位艺术家的创作,其中许多早前并未受到越南政府的认可。

DiaProjects的基础上,MoT+++成立。作为一个艺术家自主运营空间,MoT+++不仅拥有展示场地,还衍生出多个驻留基地,与国内外艺术家合作,推出一系列展览、行为、讲座、工作坊、声音项目和驻留计划。MoT+++的策划方式灵活而多变,积极与艺术家展开合作,帮助他们不断在实践中拓展边界。

企业家、艺术品藏家John Tuệ Nguyễn在胡志明市创立私人艺术空间西贡沙龙,艺术家桑德琳·露科特担任总监,通过展览、表演、放映和教育活动呈现当代创作和越南文化。

Lạc Việt, Lý Thị & Chọn拍卖行在越南本土拍卖市场迈出第一步,聚焦越南现代艺术。但是,他们对艺术品真伪的鉴定专业性引起过不少质疑。

(参见:http://www.sggp.org.vn/thị-trường-tranh-việt-mê-cung-thất-gia-462753.html

http://news.zing.vn/dau-gia-tranh-bui-xuan-phai-lai-xon-xao-that-gia-post765234.html

http://www.tienphong.vn/van-nghe/lo-pho-cu-cua-bui-xuan-phai-la-gia-1170013.tpo

2017

在苏富比拍卖会上,黎谱(出生于1907年)的《家庭生活》以1,172,080美元成交,打破了2014年由黎谱的另一件作品创造的844,000美元的越南艺术品最高成交价。然而,巴黎艺术鉴定师吴金提出忠告,只有把赝品清理出市场,越南艺术家才能真正获得信誉。例如,2016年一幅据信是裴春湃的画作在西贡的一场慈善活动中以102,000美元的价格卖出,但此后证明这是一幅赝品。“只有当藏家、鉴定师和所有艺术相关人员携起手来消灭赝品,越南艺术的真正价值才会得到认可。”

https://saigoneer.com/news/news-categories/9746-vietnamese-painting-sold-for-record-amount-at-hong-kong-auction

越南最大的艺术空间Vincom当代艺术中心(VCCA)在河内开放。中心占地近4000平米,位于Vincom大型购物中心地下层。

2018

河内纪录片实验室将空间从河内歌德学院迁至西湖区Thuy Khue街。

“未来的遗产”项目框架下,英国文化协会发起“电影与音乐实验室”(FAMLAB),为越南各地的创意社群提供机会,保护和复兴本土文化遗产并推动其绽放新的生命力。活动形式多元,包括研究、文献记录、保存保护、培训与能力建设、实验与创新、社区对话以及通过当代实践为文化遗产的重新想象和振兴提供支持。

阮艺术基金会、艺术平台和Mot+++联合成立“一个农场”——这是一个艺术家、文化工作者、文化活动和艺术展览的中心。“一个农场”的空间位于胡志明市郊区一处经过改造的工厂内,组织各种长期和短期的驻留项目和公共活动,以期共同畅想艺术观点和理念。

5月,阮英俊、黎用侠和罗里·吉尔在河内联合创立非营利性实验艺术空间“一个空间”,为运用不同媒介、在不同领域开展创作实践的年轻越南艺术家提供支持。

在丹麦驻越南大使馆文化发展与交流基金和英国文化协会的赞助下,那时咖啡馆和廊艺术宿舍(顺化)联合发起DASH项目”(2018)。项目包括一处设施完备的创意空间和一个驻留计划,邀请5位东亚艺术家和10位越南新生代艺术家来到顺化廊艺术宿舍驻留,研究当地社会语境,并创作一件让当地社区共同参与的作品(此后会在那时咖啡馆举办的群展中呈现)。该项目旨在让艺术实践与社会环境建立联系,并促进亚洲各国艺术家之间的交流。

潘涛阮凭借作品《诗意失忆》荣获“2018亚太酿酒基金会特出艺术奖”(新加坡)。越南艺术家团体螺旋桨小组凭借作品《AK-47 vs. M16》进入该奖项15人的最终入围名单。

由英国文化协会与越南文化体育与旅游部联合主办的国家专题研讨会“文化与创意中心在越南创意经济中的作用”于11月在河内举办,旨在介绍越南的文化创意中心网络,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语境下邀请越南各相关产业加入讨论。

由维罗尼卡·拉杜洛维奇、维罗尼卡·维特、杜祥灵策划的多媒体展览《没有战争就没有越南》在柏林Nord Kunstverein画廊举办,通过蒙太奇摄影、录像、绘画、摄影、文献和当代艺术等形式,向德国观众展示了60年代末以来越南艺术的各种反战立场和表达。

“家常”庆祝团体成立20周年。虽然失去了在河内创意城的空间,但“家常”依然继续策划出版物、展览和教育活动。

12月,“艺术平台”在位于胡志明市第四区的新展示空间重新开放。

“闹市”关闭了位于胡志明市第一区的实体空间。

阮贞诗和李凰离参加了澳大利亚昆士兰现代美术馆举办的第9届亚太当代艺术三年展。

12月,DomDom组织了第3届“河内新音乐节”,聚焦东南亚当代和实验音乐,推出一系列座谈会、音乐会和演出活动。

2019

由阮世山策划的展览《国民大会地下室的艺术项目》在河内国民大会大厦地下室开幕。展览受河内人民委员会委托,作为对国民大会的一份献礼。展厅面积约500平米,呈现了15名艺术家的22件作品(绘画、摄影和装置),体现了艺术家与越南丰富而多元的文化遗产展开的对话和反思。

阮英俊和潘涛阮参加了第14届沙迦双年展(工厂当代艺术中心艺术总监佐伊·巴特为当届双年展联合策展人)。

河内纪录片实验室关闭了位于Thuy Khue街的空间,并暂停一切活动。

VCCA发起“新生代艺术人才播种计划”,旨在发掘并培育越南新生代艺术家,为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支持。

在音乐家阮春山(Sơn X)的指导下,年轻艺术家何水恒从“传统并非一成不变”这一立论出发,发起“传统的未来”(河内)项目。项目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传统艺术工作者与将传统材料与自我实践相结合的当代艺术家之间的深度讨论;二是开放工作室,参与的艺术家将在这个工作室里展示他们基于对项目思考而创作的作品的过程。

岘港的第一个艺术文化团体A sông”在岘港Hoang Dieu街开放属于自己的空间。A sông的创作主要聚焦当代艺术以及与广南省、特别是岘港市的历史和身份性相关的社会文化议题,以寻求拓展越南中南部社区之间的联系。艺术家春夏是A sông”的联合创始人之一(同时他也是“闹市”的联合创始人)。

艺术家蒂芙尼·钟在史密森尼美国艺术博物馆举办了自己在美国的首场大型美术馆个展——《蒂芙尼·钟——越南,过去即是序幕》(2019.3.15-9.2);同期,该美术馆还举办了《艺术家的回应:美国艺术与越南战争1965-1975》。蒂芙尼的个展呈现了许多在同时期官方历史中隐形的文献记载,讲述了一个不一样的关于战争意识形态和影响的故事;而《艺术家的回应》则是最为全面地审视并研究越战对美国当代艺术影响的展览。

艺术家、电影人阮贞诗在明尼阿波利斯美术馆举办了自己在美国的首场大型美术馆个展《第五影院》(2019.9.29-2020.3.1)。

顺化大学美术系因招生不足取消。教师转到其他应用艺术相关院系。

黎白汤纪念空间于20194月在承天顺化省香水镇Thuy Bbng公社金山村正式开放,空间展示并介绍了艺术家黎白汤的艺术创作和生平故事。

时装设计师阮功智举办展览《沉默系》,展示了10位当代越南创意人士的重要作品。陈琼英担任策展人。这场在西贡会展中心(第七区)举行的活动是越南首场大型时尚展览(2019.12.27-29),来自视觉艺术、电影和表演等不同领域的创意人士纷纷应邀创作,包括吴廷宝洲、张功松、陆扬、竺英、吴清方、Alexander Tu、许如春、保阮、VUUV和疯狂猴子等。

2020

因经费短缺、场地不足和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旅行限制,艺术家驻留项目“一个农场”(由艺术平台、MoT+++和阮艺术基金会联合发起)被迫中断。

艺术家潘涛阮的个展《季风旋律》在布鲁塞尔WEILS当代艺术中心举办,这是她在欧洲的首场大型美术馆个展(2020.2.1-4.1

317-51日:为预防新冠疫情扩散,应越南政府要求,工厂当代艺术中心(及全国其他所有非必要场所)关闭。所有员工均无薪休假。机构预算(包括薪资)随之下调,展览计划从每年4场减少为3场。所有项目均宣布延期,但未取消。

MoT+++在胡志明市第二区开设新空间。

Á Space连续3年开展“个展马拉松”计划,即邀请6名年轻艺术家在为期一个月时间内开展驻留和开放工作室活动。

由巢工作室、Mơ Đơ艺术空间和共生计划联合主办的“炸场——当代艺术周”于74日至9日在顺化5处不同地点举行,分别是:巢工作室、顺化美术馆、四季画廊、那时咖啡馆和Mơ Đơ酒吧。

黎灵和罗里·吉尔发起的越南艺术文化期刊《Măng Ta》于202111月发刊,其中收录了许多新生代作家的文章。

由附录小组策划的家常团体项目、第4届《天际线与飞人》于202011月至20211月在KingKho迷你仓库举行(河内范福村)。

越南第一家当代艺术馆——火烈鸟当代艺术馆于202012月底正式向公众开放。此前,该馆以“森林中的艺术”项目的名义运营。

2021

20211月,艺术空间把展览空间设到埃普里科特酒店地下室(河内Hoan Kiem区),在那里举办了由杜祥灵策划的群展《梦见风景》。

More
©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